他说,疫情封城让国家美术馆意识到必须迅速转型,利用网络技术把馆藏作品“输送”到参观者家中,满足人们对参观博物馆的渴求。 ③图①桑丁获“全国最美基层民警”。 图②桑丁协助老人通过人流车流较多路段。 图③桑丁(左二)和同事、群众一起清理积雪,保障道路畅通。 玉树市公安局供图□本报记者徐鹏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头,是青海省第一个、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。 玉树市是玉树州委州政府所在地,在这里,有一位老交警名叫桑丁,先后被评为青海省十佳交通民警、抗震救灾模范、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先进个人、交警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,2019年桑丁被评选为“全国最美基层民警”。 桑丁现任玉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。 从警30年来,桑丁对公安交管工作倾注了满腔热血,在抗震救灾、抗击雪灾中不畏艰险、挺身而出,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。 同时,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,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,让村子和村民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。 桑丁说,他永远忘不了的就是11年前那场地震。 至今回忆起来,这位藏族汉子仍心情激动。 2010年4月14日,玉树发生级地震。 当时,桑丁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,为救灾他连续奋战了13个日夜不曾合眼,穿了3个月的警服不曾脱下。 “我和妻子洗完脸准备去上班,地震发生了,门已打不开,我们从窗户逃生,来到屋外就听到楼上有人在叫我,要帮着接一下孩子。 我赶紧跑上楼,发现门怎么也打不开,就到锅炉房拿起铁棒子,和同事一起上楼将母子俩平安救出,同时还救出了其他17人。 ”桑丁对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。 紧接着,桑丁直奔单位,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。 他和战友们奔赴各主要街道清理废墟、路障,疏通交通,忙得连轴转。 还赶往通天河,处理车辆交通肇事,保证救灾物资运送畅通无阻。 震后3个月里,桑丁没回过一次家,每天穿梭于扎西科安置点、德卓滩机关办公点、各援建单位工地的道路上。 遇到有困难的受灾群众,他会把身上带的饮用水、干粮送给他们。 每天早出晚归,他以超人的体力执行交通安全保障任务,确保重建工作顺利进行。 2017年7月,玉树市委组织部任命桑丁为小苏莽乡本江村第一书记。 一年间,他前前后后在村里住了183天,不仅为本江村办实事办好事,更注重提升村民素质,让大伙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 “当时村里有不少青年很顽皮,我因人施策,聘请通晓藏语的民警和老师讲法治课,教育他们遵纪守法,要走正道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 ”桑丁说。 他还组织草山管护员、护林员40余人定期巡逻,遏制了牛羊马匹被盗丢失的势头;动员群众修建了3座简易桥,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;为188名群众联系新玉树驾校到村培训,还建了60平方米牛奶冷藏室,为群众增收5万多元。 2019年初,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了青海南部地区,大量牛羊冻饿死亡,乡镇道路封堵,国道省道救灾物资滞留,放假回家的6000余名学生有的无法回家、有的被困在路上。 雪情就是命令。 玉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们顶风冒雪打通道路,冲锋在前疏通堵塞。 在救灾现场,公交司乘人员看到的都是桑丁和他的同伴们奋力通路、疏导交通的忙碌身影。 事后,当人们看到桑丁那张被雪光晒伤、血管爆裂的脸时,都因震撼而产生敬佩之情。 “这只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初心和本分,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,没什么可值得说的。 ”说起这些事,桑丁的话语却如此朴实而自然。 从警以来,桑丁舍小家、顾大家,一心扑在热爱的事业上。 每当回顾走过的历程,他都会感慨地说,我亏欠最多的就是妻子和孩子。 但每次在小家和大家的选择中,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,服从组织安排,不计个人得失,努力学习业务知识,不断提升技能水平,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交付的工作任务。 桑丁说,他甘愿做百姓身边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,默默地燃烧着光和热,为他人送去光明,送去温暖。 (责编:吴楠、马昌)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推荐阅读 。 原标题: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集中“充电”根据中央组织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“全面开展干部乡村振兴能力培训”要求,以及四川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安排,近日,全省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在四川社会主义学院开班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在线大片免费观看y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idomaha.com/zaixiandapianmianfeiguankany/175.html |